2013届3174名毕业生目前全部走向顶岗实习单位,截至5月31日,正式签约率达93%,还有一些用人单位预聘了来年毕业生——
这段时间,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招就处的电话响个不断,多为招聘毕业生而来。眼下,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规模达到699万人,招聘岗位却比往年减少15%,一涨一落使得今年被称为“最难就业年”。但在咸阳职院,人们却看到了十分特别的现象:毕业生没有拿着简历去“抢”工作,而是北京解放军海军总医院、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唐都医院、天津力神、上海龙工、陕西六建、宁波舜宇光电、广东美的、宁夏扬农瑞泰、三安光电等全国多家知名企事业单位纷纷来院“抢”学生,提前预聘下届毕业生。
“这个学校的学生素质很高,实践能力很强,到了岗位直接上手,我们很喜欢,不过担心招不够啊!”银川市妇幼保健医院院长谢振华在该院医学类应届毕业生首场招聘会上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这种担忧并非凭空而来,佐证就是,该院医学系903名毕业生参加首场招聘,18家省内外知名医院的人事部门甚至院领导亲自出马早早等候。由于学院并未平均分配这批毕业生,不料引发了求贤若渴的招聘单位唇枪舌战“抢”人,最后只好由学院出面协调,照顾各家的用人急需。
“学院连续三年的毕业生供不应求,已形成了招聘—抢聘—预聘的发展态势,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96%以上,月薪平均在3065元,沪广及珠三角、长三角地区还要高些。就业三年,大部分学生年薪能达到6-8万。”招就处负责人介绍,该院毕业生供不应求,不少学生的目标是进500强企业,一般的企业看不上。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由此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在应届毕业生数量激增、就业岗位衰减、就业形势严峻的大背景下,咸阳职院的毕业生如此深受青睐呢?
“家长送孩子上高职,承受着巨大的经济负担,他们希望孩子能学得一技之长,有一个理想工作,从而带动整个家庭脱贫致富。如果学院不重视就业,许多学生毕业时就是待业失业之时。因此,学院理应真心实意帮助每一位毕业生找到理想的工作。”党委书记刘文理、院长刘聪博经常这样说。
咸阳职院目前在校学生12000余人,95%以上生源来自陕西,95%的学生来自于普通农民家庭。受家庭背景、经济状况、社会关系等影响,毕业生自身就业能力有限。作为高职院校,其办学的根本任务就在于通过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专业人才,促进学生就业创业,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带动家庭脱贫致富,从根本上惠及民生、改善民生。
基于这样的认识,咸阳职院把“育人惠民”确定为办学的根本宗旨和学院各项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主动承担起了帮助每一个毕业生优质就业的重任。
为了切实让学生不为就业发愁,让家长不为孩子就业担心,咸阳职院像嫁女儿一样对待每一个安置学生——
他们实行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坚持“院系一把手负责制”和“学院统管、以系为主、系主任挂帅、党总支书记负责、招就处指导协调、辅导员、专职教师全参与”的就业工作机制,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就业网络格局。
从领导到教师,从第一课堂到第二、三课堂,从现实生活到网络空间,从入学教育到职业发展。该院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开展就业指导服务;对就业经费进行单列,以生均200元标准下拨教学系;按照200:1的比例,打造出了一支德才兼备、业务精通的专业化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累计培训15548人次。
学院定期召开“就业工作研讨会”、“市场分析会”。建立了毕业生就业信息查询室、职业资格辅导室、就业洽谈室、招聘面试厅。仅2012年,该院就组织举办大型招聘会3场,企业专场推荐会256场,组织参加省、市劳动部门招聘会8场,累计提供有效岗位12217个,供需比例达到1:4。
筑巢引得金凤凰。学院对就业工作的认真负责,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四面八方的知名企业来到学院招聘人才。但咸阳职院并不盲目为学生推介,而是“精挑细选”,严把就业关口。“我们要对学生的就业负责,既要重‘量’,更要重‘质’。”院长刘聪博坚定地说。
凡来招聘,该院都要详细核查企业资质,始终坚持“一二三四五”的就业标准,“一对”——对口就业;“二高”——高薪、高质就业;“三无”——无毒、无害、无重体力劳动;“四心”——学生安心、家长放心、用人单位称心、学校舒心;“五不”——不考察了解的企业不安置,管理不规范的企业不安置,效益不稳定的企业不安置,缺乏市场竞争力的企业不安置,不办理社会综合保障的企业不安置。
学生就业或顶岗实习,该院均要安排教师亲自护送,安排好学生吃住工作后老师才返校;学生工作两个月后,学院采取网络、电话、短信和定期前往用人单位探望等形式进行就业回访,对不适应、不满意工作岗位的学生,学院进行二次安置,直到满意为止;每月从用人单位调取就业学生工资待遇表,反馈给学院和家长,对就业条件不理想、待遇偏低的企业列入“黑名单”,坚决不让参加学院来年的招聘。
“我现在在宁波舜宇光电公司工作很满意,最近刚被公司评选为技术骨干,升为了带班组长,工资每月能拿到4200元。在这里,我要向母校说一声谢谢!向老师们道一声辛苦!希望学弟学妹们继续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这是2012届毕业生丁少波写给母校的信,字里行间,透露出一位毕业生对母校的深情。
丁少波只是咸阳职院千万学子的一个缩影。而伴随着学院对学生家长般关爱的同时,为毕业生搭建优质的就业平台则是该院就业工作的“重头戏”。
如何搭好这台“戏”?唱得学生、家长、用人单位都满意?
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是咸阳职院一以贯之的办学方针。
自2009年,陕西省教育厅评定该院畜牧兽医、园林技术、护理、数控技术等多个专业为省级重点专业。该院评定了3个院级特色专业,10个重点专业,增设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工程造价、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光电子技术、医学影像技术、石油化工生产技术、应用化工技术等招生就业两旺的专业。一些企业家说:“咸阳职院讲的,就是企业家想的;咸阳职院干的,就是企业家盼的。”
以石化产业为例,该院与相关企业共同创办了石油化工、石油炼制技术、煤化工及工业分析与检验、能源化工、医药化工、日用化工技术等相关内容的专业,不但填补了区域经济内职业院校石化产业的短板,而且用超前眼光储备了高新人才。
再以新光源产业为例,该院通过走访调研天津三安光电、陕西烽火光伏、西电集团、迈信电子、森舍电子等多家企业,在教学内容中渗透了“LED产业链”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这些新专业的设置,为区域新兴产业提供了紧缺高技能人才。
校企合作是咸阳职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措施。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积累,该院形成了一套“一校多企”、开设冠名班,试行“免费上大学,入学定就业”的深度校企合作、校政合作、校事合作、校校合作办学模式。三年来,有7600余名毕业生在合作办学中受益。
据建筑工程系负责人介绍,“2013届532名毕业生,527名现已就业,其中省内426人,省外60人,4人入伍。就业企业涉及269家,一级资质企业就业99人,二级以上资质310人,其他企业114人。学生以分散就业为主,全部为对口就业,78%在顶岗实习企业就业。”这组数据仅为该系2013届毕业生就业现状,但从中却浓缩出了咸阳职院在开拓就业市场、做实就业企业等工作中的扎实、细致和付出的巨大努力与艰辛。
为了构织校企合作、优质就业的大网,咸阳职院实施“5112”工程,建立了一个以世界500强企业为示范、中国100强企业为重点、大型知名企业为补充的就业基地网络——
在外省,先后与天津力神电池集团、上海龙工集团、三星、诺基亚集团、大众集团、奇瑞集团、华泰汽车、无锡松下集团、宁夏扬农瑞泰、石羊集团、北京中南海服务公司等200余家大型知名企业建立了稳固供需合作关系。这些企业每年为学院提供就业岗位8000余个。
在陕西省内,与陕汽集团、西飞集团、法士特公司、延长石油化工集团、子午轮胎、西安比亚迪、西电集团、迈信电子、森舍电子、中钢集团、美邦集团、西京医院、唐都医院、省人民医院、核工业部215医院、咸阳中心医院等300余家用人单位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其中70%与学院签订了长期用人与培训协议。
有了广阔的就业市场,他们又积极与企事业单位开展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深层次双向“四合作”。
互建“厂中校”、“校中厂”,实现双向对接,采用冠名班、定向班、基地班等模式实施订单培养,开设了“力神班”、“扬农瑞泰班”、“龙工班”、“三安班”、“烽火班”、“聚合班”、“美的班”、“电信班”、“聚合班”、“科元班”、“中心医院班”等。学生入学即确定预就业,企业为学生承担学费,提供全额奖学金、优秀奖学金和助学金。目前,进入这些订单班就读的学生700余人。而据用人单位反馈回的信息统计显示,76%的订单班学生一上岗就成为了组长、班长,400余名订单班毕业生现已成为用人单位的管理干部或技术骨干。即使提供全额奖学金的单位,该院也要严格考察。2013年5月一家知名企业多次提出联合举办全额奖学金冠名班,学院经深入考察认为生活工作条件恶劣,用人制度无保障,婉拒了巨额资助。
“就业‘吃香’,关键在于实现了与企业岗位需求的有效对接。我们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是企业所急需的。今年和我一起前往天津力神就业的同学就有155名,月工资在3500元左右。”数控技术专业毕业生孙晓波谈起了切身体会。他说很幸运自己选择了高职院校,刚毕业就找到了一份好工作。
有了校企合作的生动实践,该院从2009年起,大力实施“校政合作”、“校事合作”,与咸阳旬邑、彬县、淳化县政府签订订单培养协议,开设畜牧兽医“旬邑班”、“彬县班”、“淳化班”,学生毕业后,由当地政府录用;同年,学院启动“校校合作”项目,与秦都、旬邑职教中心、西安卫校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实行“3+2”合作育人,更多的中职学生走进了高职校门。
该院还建成了就业信息服务系统,建立了510多家用人单位信息库。其中世界500强企业24家,中国100强企业67家,大型知名企业420家;与全国大学生就业信息网站实现互联互通,为毕业生提供政策发布、信息共享、网上招聘、远程面试、指导咨询等一站式服务。
庞大的就业基地网络与优质的就业信息服务互为补充、形成合力,使人才的进入堡垒和流动性限制降到了最低,为该院学生充分就业和优质就业开辟了“绿色通道”;而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使用人单位全方位参与到了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强化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优势互补和岗位的零距离对接,全面提升了就业质量和水平。
辛勤的奋斗换来的是实在的成果。经陕西省教育厅审定,2010年到2012年,该院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分别为93%、96%、94%,专业对口就业率为95%,优质就业率为92%,用人单位满意率为92%。截至2013年5月31日,该院2013届3174名毕业生已全部走向定岗实习单位,正式签约率达93%。
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咸阳职院的发展之路和办学理念无疑会给我国的高等教育不少启示。